產業新聞
穿戴裝置 遠距醫療利器
產業訊息2020-08-09
我國人口漸趨老化,跨國流行疫病挑戰人際實體交流,加上新興智慧科技發展逐漸發酵,未來遠距醫療與照護的重要性將會大增。而遠距醫療的執行,有賴於具備動態監控能力的穿戴式裝置,以及能夠長效精準依需釋放藥物至患者身上的智慧藥物傳輸裝置。
美國麻州感測器製造商MC10製作一種微型穿戴式的生物印章BioStamp nPoint,外型類似OK繃可以貼附在皮膚上,能夠彎曲、拉伸並且防水,其內附有許多精細的感測器,可追踪患者的移動、監測肌肉性能和心臟活動等,並可充電維持運行約36個小時。
生物印章貼附於皮膚上時可持續收集患者在家裡的生理數據,並將資料透過藍牙傳輸給醫生。該裝置在2018年獲得美國FDA 510(k)許可,並於2019年底與美國加州Neurocrine Biosciences公司合作,使用在亨廷頓舞蹈病治療第三期臨床研究中以收集並評估病人的移動狀態。預估未來商業運轉有機會將價格降至每片10美元。
哮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流行,使針對治療肺部的智慧吸入器藥物傳輸方式具有極大市場成長潛力。
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報告指出,2018-2026年全球市場複合年增長率高達58.4%。智慧吸入器是附加數位功能的吸入器,可在病人進入高花粉/高汙染區時發出警告、紀錄是否定期或正確使用吸入器服用藥物等。瑞士諾華藥廠Novartis就跟Qualcomm Life公司合作(現被Francisco Partners公司收購),開發可以連結到網際網路的吸入器,並將數據送到雲端大數據分析平台,讓健康照護提供者加以應用。
南韓浦項科技大學研發出一款包括智慧隱形眼鏡與一般眼鏡的套組,可用來監測糖尿病或是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眼部狀態,並依患者需求給予藥物。隱形眼鏡能提供感測與給藥功能,一般眼鏡則提供無線供電,並與隱形眼鏡之間進行資料傳輸與控制。
當淚液內的葡萄糖濃度升高時,感測器的電流輸出便會增加,並將訊號無線傳輸至一般眼鏡提醒使用者;使用者可透過眼鏡發送藥物釋放訊號,使隱形眼鏡晶片利用電壓,破壞其中以水凝膠製作的微型藥物容器薄膜來釋放藥物。
美國加州生醫新創公司AesculaTech則是利用可根據溫度高低而有不同物質型態(固態、膠體)的材料,開發一種對於病人更友善的眼部藥物傳輸系統,並希望應用於治療乾眼症甚至青光眼上。
一般眼藥水藥效維持時間較短,AesculaTech希望應用此種技術讓藥物釋放可以維持一年。主要是透過醫生將液體注射至患者的淚管,使讓材料在體溫下變成固態微小塞子來防止眼淚從眼球表面流失,並改善病人未按時用藥。目前該技術已經進行臨床前動物試驗,並在為人體試驗做準備。
國內台科大醫工所教授廖愛禾與國防醫學院等跨機構團隊,將原本用透過體內靜脈注射以增強超音波影像對比的微氣泡顯影劑,轉為跟敷料或是微晶片結合形成複合式醫材,做為體外經皮藥物傳輸之用。此微氣泡主要是由白蛋白、微脂體或聚合物所組成,製作出的複合式醫材可以透過塗敷或噴灑方式並結合超音波能量,以經皮給藥促進成分吸收或是進行內耳的藥物傳輸等,克服原本藥物分子量需小於500Da才有辦法滲透皮膚表皮的挑戰。
返回
美國麻州感測器製造商MC10製作一種微型穿戴式的生物印章BioStamp nPoint,外型類似OK繃可以貼附在皮膚上,能夠彎曲、拉伸並且防水,其內附有許多精細的感測器,可追踪患者的移動、監測肌肉性能和心臟活動等,並可充電維持運行約36個小時。
生物印章貼附於皮膚上時可持續收集患者在家裡的生理數據,並將資料透過藍牙傳輸給醫生。該裝置在2018年獲得美國FDA 510(k)許可,並於2019年底與美國加州Neurocrine Biosciences公司合作,使用在亨廷頓舞蹈病治療第三期臨床研究中以收集並評估病人的移動狀態。預估未來商業運轉有機會將價格降至每片10美元。
哮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流行,使針對治療肺部的智慧吸入器藥物傳輸方式具有極大市場成長潛力。
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報告指出,2018-2026年全球市場複合年增長率高達58.4%。智慧吸入器是附加數位功能的吸入器,可在病人進入高花粉/高汙染區時發出警告、紀錄是否定期或正確使用吸入器服用藥物等。瑞士諾華藥廠Novartis就跟Qualcomm Life公司合作(現被Francisco Partners公司收購),開發可以連結到網際網路的吸入器,並將數據送到雲端大數據分析平台,讓健康照護提供者加以應用。
南韓浦項科技大學研發出一款包括智慧隱形眼鏡與一般眼鏡的套組,可用來監測糖尿病或是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眼部狀態,並依患者需求給予藥物。隱形眼鏡能提供感測與給藥功能,一般眼鏡則提供無線供電,並與隱形眼鏡之間進行資料傳輸與控制。
當淚液內的葡萄糖濃度升高時,感測器的電流輸出便會增加,並將訊號無線傳輸至一般眼鏡提醒使用者;使用者可透過眼鏡發送藥物釋放訊號,使隱形眼鏡晶片利用電壓,破壞其中以水凝膠製作的微型藥物容器薄膜來釋放藥物。
美國加州生醫新創公司AesculaTech則是利用可根據溫度高低而有不同物質型態(固態、膠體)的材料,開發一種對於病人更友善的眼部藥物傳輸系統,並希望應用於治療乾眼症甚至青光眼上。
一般眼藥水藥效維持時間較短,AesculaTech希望應用此種技術讓藥物釋放可以維持一年。主要是透過醫生將液體注射至患者的淚管,使讓材料在體溫下變成固態微小塞子來防止眼淚從眼球表面流失,並改善病人未按時用藥。目前該技術已經進行臨床前動物試驗,並在為人體試驗做準備。
國內台科大醫工所教授廖愛禾與國防醫學院等跨機構團隊,將原本用透過體內靜脈注射以增強超音波影像對比的微氣泡顯影劑,轉為跟敷料或是微晶片結合形成複合式醫材,做為體外經皮藥物傳輸之用。此微氣泡主要是由白蛋白、微脂體或聚合物所組成,製作出的複合式醫材可以透過塗敷或噴灑方式並結合超音波能量,以經皮給藥促進成分吸收或是進行內耳的藥物傳輸等,克服原本藥物分子量需小於500Da才有辦法滲透皮膚表皮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