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電漿發功 廢物變黃金
產業訊息2023-06-20
由台大學生組成的「電漿化腐朽為神奇」團隊,運用電漿技術將寶特瓶變成量子材料,不僅解決大量塑膠廢棄物問題,更創造新世代材料,獲得本屆創業之星選秀大賽學生組冠軍。團隊表示,電漿技術可創造環保未來,落實循環經濟及氣候正義。
團隊代表、台大化工所博士候選人葉佾叡表示,非常開心能參加創業之星選秀大賽,並獲得學生組冠軍。團隊提出的核心價值為運用化工背景設計大自然啟發系統,解決世代廢棄塑膠的議題,並發展成龐大的商業模式。感謝經濟日報給了團隊舞台,分享做研究的熱情,更能獲得雙向溝通及交流,讓隊伍們的計畫變得更加完善,讓世界更好。
「在決選報告中,雖然只有短短15分鐘,但有如踏進了時空屋,學習及了解業界先進們的想法,」葉佾叡說,包括發展成新創產品需考慮的問題,以及現實生活中會發生的狀況,甚至於未來需要進一步學習的相關商業導向。此外,在競賽過程中,也獲得其他團隊的意見及想法。
「電漿化腐朽為神奇」團隊成員包括葉佾叡、台大化工所碩士班學生陳劭宇、台大化工系教授童國倫、台科大化工系教授江偉宏。核心技術是運用綠色微電漿系統將廢棄塑膠轉換至量子材料。葉佾叡表示,若能將此技術實現於生活,將有助於氣候變遷減緩,永續不再只是口號。
葉佾叡說明,傳統處理塑膠廢棄物方式,會產生微塑膠及有毒的雙酚A,若採用綠色電漿技術,過程無須有毒物質加入、省去真空設備、減少對環境危害,並將廢棄物轉換成高經濟價值的石墨烯量子點,讓廢棄塑膠物價值增值,並符合SDG議題及碳中和目標。團隊現已申請專利。
他表示,運用電漿技術,一小時可以處理二支600毫升容量的寶特瓶,若能轉換成工廠規格,一小時可以處理200支寶特瓶,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推估產生一公克的量子材料淨利約3萬元。
他指出,團隊預計在8月底展示「智慧回收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寶特瓶回收機,一種是自動販賣機,兩者都會內設電漿技術回收處理系統;若各界反映佳,進一步可推廣至學校、商場、公園等。此外,也不排除直接設立工廠,擴大回收、生產量子材料的量能。
目前「電漿化腐朽為神奇」團隊獲利來源主要是技術授權及量子材料銷售。
團隊代表、台大化工所博士候選人葉佾叡表示,非常開心能參加創業之星選秀大賽,並獲得學生組冠軍。團隊提出的核心價值為運用化工背景設計大自然啟發系統,解決世代廢棄塑膠的議題,並發展成龐大的商業模式。感謝經濟日報給了團隊舞台,分享做研究的熱情,更能獲得雙向溝通及交流,讓隊伍們的計畫變得更加完善,讓世界更好。
「在決選報告中,雖然只有短短15分鐘,但有如踏進了時空屋,學習及了解業界先進們的想法,」葉佾叡說,包括發展成新創產品需考慮的問題,以及現實生活中會發生的狀況,甚至於未來需要進一步學習的相關商業導向。此外,在競賽過程中,也獲得其他團隊的意見及想法。
「電漿化腐朽為神奇」團隊成員包括葉佾叡、台大化工所碩士班學生陳劭宇、台大化工系教授童國倫、台科大化工系教授江偉宏。核心技術是運用綠色微電漿系統將廢棄塑膠轉換至量子材料。葉佾叡表示,若能將此技術實現於生活,將有助於氣候變遷減緩,永續不再只是口號。
葉佾叡說明,傳統處理塑膠廢棄物方式,會產生微塑膠及有毒的雙酚A,若採用綠色電漿技術,過程無須有毒物質加入、省去真空設備、減少對環境危害,並將廢棄物轉換成高經濟價值的石墨烯量子點,讓廢棄塑膠物價值增值,並符合SDG議題及碳中和目標。團隊現已申請專利。
他表示,運用電漿技術,一小時可以處理二支600毫升容量的寶特瓶,若能轉換成工廠規格,一小時可以處理200支寶特瓶,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推估產生一公克的量子材料淨利約3萬元。
他指出,團隊預計在8月底展示「智慧回收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寶特瓶回收機,一種是自動販賣機,兩者都會內設電漿技術回收處理系統;若各界反映佳,進一步可推廣至學校、商場、公園等。此外,也不排除直接設立工廠,擴大回收、生產量子材料的量能。
目前「電漿化腐朽為神奇」團隊獲利來源主要是技術授權及量子材料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