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情新聞

Business News
產業資訊 客戶服務 塑膠中心新聞
產業新聞

工研院淨零 秀42項關鍵技術

產業訊息
2023-04-19
迎接全球淨零排放趨勢,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台灣地熱發電潛能約40GW(400億瓦),但當前開發量極微,未來仍有很大潛力,應該要投入更多量能在相關技術上。

工研院昨(18)日舉辦「ITRI NET ZERO DAY-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邀請鄭文燦出席並致辭。該展,邀集國內24位產官學研重量級專家、全台21家公協會等能量,從能源供給、需求使用、低碳製造、環境永續等四大面向、秀出42項關鍵技術,共同端出淨零永續發展解決方案。

鄭文燦表示,因應全球淨零趨勢,各國政府相繼提出綠色轉型相關政策,核心理念不僅限於減少環境汙染,更希望能提供產業創新轉型機會。

鄭文燦表示,全球供應鏈必須要符合淨零的標準,像歐盟10月要建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很多產業都會遇到挑戰。

為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解決資金與技術的門檻。行政院已於2022年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鄭文燦強調,台灣地熱含量約40GW,目前開發不到5,000W,仍有很大潛力;亞洲國家包括菲律賓、印尼、紐西蘭都超過1GW,台灣應該要投入更多量能在地熱發電上。

針對地熱能部分,新增地熱能探勘許可與開發許可的申請、審查程序等相關規範,中央會同地方審查地熱能探勘許可、開發許可程序,且在探勘階段,不需提出興辦事業計畫。

另外,還有「地熱能發電示範獎勵辦法」,最高補助地熱能發電系統開發所需探勘費用的50%,期盼加速台灣地熱能的發展。

工研院論壇從「能源供給」、「需求使用」、「低碳製造」、「環境永續」等面向展出42項關鍵淨零技術,如「智慧化地熱電廠」,可提升發電效益到1MW以上,且提前七天預知電廠損壞,降低運維成本。

在「工業用高效率馬達」方面,節能效率高於IE4規範等級,目前已和台達電合作,用於桃園機場捷運站空調系統,最高可節省20%至30%的用電量。

「常溫土壤可控生質分解膜材」,可根據農作物成長需求,客製化調控膜材三至12個月的使用時間,解決傳統塑膠農膜需耗費大量人力回收難題。相較於傳統焚燒方式可減少超過五成以上碳排。

此外,「南科再生水利用」是一個罕見汙水回收再利用技術,達到半導體製程嚴苛的水質要求,目前已協助半導體產業進行汙水再生利用,預計日產20,000m³ (兩萬立方公尺)的再生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