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情新聞

Business News
產業資訊 客戶服務 塑膠中心新聞
產業新聞

鋼化聯產 催動碳循環

產業訊息
2023-03-09

2050年碳中和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也為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中鋼總經理王錫欽認為,可以預期未來會有企業因擁有淨零碳排的好技術、好產品而躍進成長,開創出新的商機。

 

經濟日報將於3月22日舉辦2023創新論壇,以「打造綠色新經濟」為主題,邀請各界專家探討台灣如何與國際接軌,創造新價值。本論壇由經濟日報、遠傳電信主辦,中華開發金控、東元電機、長榮集團、諾基亞、聯合再生能源協辦。

 

王錫欽將參與論壇當天壓軸「打造循環經濟生態圈」高峰座談,擔任與談人。他指出,循環經濟是實踐碳中和不可或缺的路徑,中鋼的碳中和規畫就包括符合循環經濟理念的「鋼化聯產」重要路徑。

 

「鋼化聯產」基本上是將一貫化作業煉鋼廠副產燃氣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補集純化後,提供給化工廠取代原來需使用的碳原料,做成低碳綠色化工產品,可說是跨產業實踐碳循環經濟理念,達到鋼廠與石化廠創造共同減碳雙贏的綠色製程。

 

中鋼去年已投資2億元建置全台首座「鋼化聯產」先導工場,結合技術處科技專案補助工研院的碳捕捉再利用技術,進行碳循環再利用的技術驗證,預估年減碳量4,900噸。

 

未來中鋼規劃與化工業夥伴合作成立「鋼化聯盟」,展開「示範工場」計畫驗證商業模式,成功後將共同成立碳循環經濟園區,預估年減碳量可望達290萬噸。

 

王錫欽表示,中鋼在1993年即建立區域能資源整合的產業生態模式,長期利用汽電共生、廢熱回收等產製蒸氣,以及自身氧氣工場產出的各項工業氣體,與鄰近工廠互通多餘能源,如此一來,周圍工廠可關閉效率較低且排碳較高的設施,或免去效率較低的新投資,同時達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資源耗用及降低區域汙染排放、溫室氣體減量的多贏局面。

 

他舉例,中鋼一年約外售蒸氣158萬噸予鄰近的十多家綠色夥伴,可達減少二氧化碳約38萬噸的減碳效益。中鋼和化工業者合作建立的「鋼化聯產」模式,將是原有「區域能資源整合」的延伸項目,並樹立起循環經濟的新典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