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情新聞

Business News
產業資訊 客戶服務 塑膠中心新聞
產業新聞

台塑台泥攻循環經濟

產業訊息
2022-12-26
在全球減碳共識下,2025年起歐美將逐步禁止燃油車的銷售,電動車產業成長趨勢明確。其中占電動車成本最高的電池,歐盟已對鈷、鎳來源提出規範,要求必須含有一定比例的回收量,因此台塑(1301)旗下新智能與台泥旗下能元科技,都宣布要從電芯廠到電池回收再利用,達到生產到回收的一條龍流程。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以能元科技重要客戶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為例,每台需使用2萬顆鋰電池,且使用半年就淘汰,電池要如何二次利用及未來希望做到原料回收等,將是能元科技努力的目標。

張安平指出,能元科技每年投入15%至20%經費在研發上,已與牛津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共同投入電池回收研究,希望能元團隊在未來全球能源轉型中能扮演關鍵角色。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表示,依據電池使用周期可區分為三大階段。開始時因蓄電量、效能最高,適合用在電動車上;等到電池效益降至80%以下,可汰換到儲能站使用;等到儲電率低於三成時,再透過廢電池回收,將其中蘊含的鈷、錳、鋰、鎳、銅等金屬取出、重複使用,達到循環經濟。

劉慧啟指出,為讓鋰鐵電池發揮最高使用效率,在賣出電池前就規劃好回收方式。

二年前台塑投資南韓一家廢電池回收公司,目前持股約一成,未來將爭取來台灣設立電池回收廠。

看準電池產業前景,美琪瑪與工研院合作投入回收鈷的研究,已小有成果,後續將持續擴展到鋰、鎳、銅等金屬回收上。康普也正積極布局鋰電池回收商機,目前已有部分產線可採用回收正極材料的粉末進行再加工。

彭博預估,2036年電動車銷售占比將超過燃油車,2035年電動車產值上看6兆美元,成為繼手機之後的新藍海。

考量鋰電池內金屬的稀有性,歐盟已經對鈷、鎳的來源提出法規規範,至2030年鈷必須有12%來自回收量、2035年要有20%來自回收;2030年的鎳需有4%來自回收、2035年需有12%來自回收。
返回